第411章 策与瑜(2 / 2)

“汝如何得知?”孙策问道。

“从一开始,讨吴盟军就断然没有成功的可能。”

周瑜脸色平静地道了一句,然后接着补充道。

“‘国士’李基并非是无能之辈,不可能意识不到吴郡可能存在的忧患,可国士却依然支持着刘府君率军大量精锐光明正大地奔赴千里讨董,其中如何不会有诈?”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

对于周瑜这等智者而言,断然不会将反常之事归于对方的疏漏或大意,更何况那个人还是名满天下的国士。

纵使吴郡精锐尽出讨董是刘备的决定,李基难以违背。

可依照常理而言,李基必然会想方设法暗中调兵,保持着吴郡兵力充足的表象,而不是这般大张旗鼓地率兵离开,显露出吴郡虚弱的姿态。

只要基于这一点去考虑,那么后续吴郡的举动,可疑之处可就太多了。

所以,周瑜几乎从一开始就明白所谓的“讨吴盟军”,就是吴郡在暗中推动的陷阱,为的就是一次性解决江东世家对于刘备称霸江东可能造成的阻碍。

孙策玩味地问道。“若是如此,那汝没有去劝说或提醒其余江东世家?”

周瑜晒然一笑,道。“人只会去相信想相信的以及被大众所相信的,而不是相信真相。”

有些事就宛如是数学那般,会就是会,能看破就是能看破。

或许无论是什么骗局,必然都会有聪明人能够看破,但能看破并不代表能够阻止,否则就不会始终有大型骗局不断成功。

“只是,我以为讨吴盟军料想是能多支撑几天的,却是没想到今日将军便到了庐江郡,倒是辛苦他们声势浩大的会盟与行军了。”

说到这里之时,周瑜忍不住苦笑了一声。

这一次,所谓的讨吴盟军与江东世家从头到尾地被玩弄在股掌之间,在世人眼中或是史书之中,都必然要沦为他人所耻笑的对象了。

十余万大军啊!

纵使那些大军就是些凑合起来的乌合之众,可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败了……

更重要的是,昨日周瑜通过族内的信息渠道已经得知了讨董盟军已经攻破虎牢关。

一胜一败,一大义一卑劣……

就算是十几万头猪,也不应该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彻底失败了才对。

与周瑜的叹息与悲哀相比,孙策倒是眼睛微微一亮,对于眼前这个年轻士子生出了几分刮目相看的感觉,且颇感到几分侥幸。

倘若是眼前的庐江周瑜指挥讨吴盟军,说不准还当真会给吴郡造成大麻烦。

不过,孙策明面上依然是不动声色,转而说道。

“既然汝亦知吴郡大胜,那么吾又有何忧虑?莫不是危言耸听不成?”

周瑜继续从容地答道。“战场取胜只是其一罢了,吴郡的目标必是鲸吞扬州四郡,继而称霸江东……”

“而也绝非是所有江东世家都参与到了讨吴盟军之中,且国士如此诱使江东世家作乱,所为的无非是为了拥有迫使江东世家屈服的理由罢了。”

“因此如何做到恩威并施,如何准确筛选出未曾参与的江东世家予以扶持,如何精准地对参与盟军世家进行惩戒打击,使江东而再无叛乱,这便是将军之虑也。”

孙策闻言,接着道。“这么说,汝有妙计?”

当即,周瑜从宽大的袖子之中取出了一份竹简递给孙策,开口道。

“此乃吾暗遣奴仆门客探查了庐江郡各个世家所支援讨吴盟军的钱粮物资大体情况,有了此竹简,将军施以恩威将易如反掌。”

孙策接过竹简大咧咧地打开看了起来,其上赫然是一条条名目地仔细记载了庐江郡世家送往溧阳的钱粮物资状况。

当然,即便是同为庐江世家,其余世家并没有刻意防备周氏,但周氏也不可能清楚将数目精准到多少斗的地步,所记载的钱粮物资都只能是按车来计算。

孙策一目十行地翻阅了一遍后,在周瑜的注视下,却是从怀中拿出了另一卷竹简,然后将两卷竹简摊开进行比对。

这一幕,令周瑜一直都相当从容的神色都为之微变。

周瑜的心中下意识地闪过这个念头,然后就直接掐灭了。

那么除了这个渺茫的可能性之外,那剩下的唯一答案,便是吴郡很可能早在多年前已经在各个世家之中安插了细作。

迁家回庐江才一年左右的周瑜,还当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江东世家一直都在对方眼皮子底下蹦跶?(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