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讨虎檄文(为盟主小祖宗的小祖宗1/10)(2 / 2)

尊师孔仲尼 役智 1610 字 1个月前

宰予则低声叹了句:“妙啊!”

虎子算是把以退为进这一招给学明白了。

阳虎的手中掌握着上军,如果鲁侯真的下令处死他,那以阳虎的脾气,恐怕当场就会发动叛乱。

所以国君是必然不敢处死他的。

而在场的众人虽然都知道阳虎说的百分百不是真心话,但鲁国的百姓可未必这么认为。

这段话一出口,阳虎就算是把自己从鲁国的对立面给抢救回来了。

不止如此,他还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愿意为国家肝脑涂地地形象。

在这段话之前,下令处死阳虎是替天行道。

在这段话之后,下令处死阳虎就变成了对齐国的妥协,是无能的投降主义。

对于这样的情况,鲁侯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正在他尴尬之际,叔孙州仇忽然出列,冲着使者问道。

“请问使者是从何处听闻了我国陪臣执国命的说法?我只知道鲁国的执政卿乃是季孙斯。

至于阳虎,他乃是季氏的家宰,而非鲁国的世卿。

而阳虎代替季孙斯处理国政,只不过是因为他的精力不济,阳虎代他多分担一些罢了。

身为家宰,为主君尽忠,难道这样的事,在齐国便是违礼了吗?”

说到这里,叔孙州仇又向国君请求道:“现如今,天下最知礼的人,莫过于孔丘。下臣请您向他发问,这样的情况,难道可以算作是违礼吗?”

鲁侯闻言,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他连忙向孔子问道:“孔夫子,请问这合乎周礼吗?”

孔子沉默了片刻,出列回道:“如果是如叔孙州仇所说的那种情况,并不能算作违礼。”

宰予看到这里,知道不能把阳虎逼得太狠,现在也没到扳倒阳虎的合适时机。

于是,便趁着气氛合适,站出来向鲁侯进言道。

“当年晋楚交战,晋国的军队被击败。

主帅荀林父回国后请求被处死,晋景公准备应允。

但士贞子却劝谏说:‘不可以这么做。当年城濮之战时,晋国击败了子玉率领的楚军,然而先君文公还有忧虑的神色,说:只要楚国的子玉还话着,那我的忧虑就不会消失。被围困的野兽尚且还要拼斗,何况是一个国家的相国呢?

等到楚国杀了子玉,文公终于高兴了起来,脸上也现出了神采。

他说:从此之后,没有人再能危害晋国了。

现在我军战败,也许是老天在警告晋国。

再说荀林父侍奉君王,在朝廷上对君王尽忠,离开朝廷就想补救自己的过失。

他是国家的干城,怎么能杀了他呢?

他的战败,就如同日月之蚀,这只是一瞬之间的灰暗,哪里会损害它的光明呢?’

景公采纳了士贞子的建议,于是就下令让荀林父继续掌握兵权。

这才有了后来荀林父慑服郑国,攻灭赤狄潞氏,为晋国开辟疆土数百里的功绩。

荀林父身为败军之将,尚且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杀戮他。

而如今齐鲁即将交战,又怎么能听信他们的妄言,在战前处死我国的领军大将呢?

况且,即便阳虎真的有罪过,那么现如今也应当让他戴罪立功。

如果他的功绩不足以抵消他的罪过,那么也应该由您亲自去审判他的罪行。

又怎么能任由齐人插手我国的政务,凭借他们的言辞去定夺鲁国百姓的命运呢?

宰予请求您立即下令驱逐齐国的使者,命令阳虎率军迎击齐国的军队。

如若取胜,请您表彰他的功绩。

如若不胜,请您追究他的罪责。”

说完,宰予便拜倒在鲁侯的面前。

阳虎见状,忍不住嘴唇颤了一颤:“子我……”

而周遭的卿大夫们也恍然醒悟,好像现在并非是互相怄气的时候。

于是也纷纷上前请愿道:“请您下令迎击齐军。”

鲁侯闻言,微微点头,拍案起身道。

“好!宰子所言极是!两国交战,岂有斩将之理?

荀林父为晋之干城,阳子为鲁之干城。

寡人怎能听信齐人的一面之词,便否定了他过往的功绩呢?

齐使请回吧!既然齐侯执意要侵入鲁国,不愿与我国和睦相处。

那么,你便回去告诉他,让他尽管来讨伐我吧!”

齐使见状,只是哈哈大笑:“既然您不愿直纾心意,寡君也可以体谅您的苦处。我国将于辛卯日正式出兵,还望您做好准备。”

语罢,他又冲着阳虎拜道:“战场之上,我田书随时恭候阳子……”

随后他的眼神为之一转,目光中闪过一丝狡黠:“也恭候宰子的到来。”

------题外话------

喜欢的月票就要得到,得不到的月票就劝读者把它毁掉。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