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以定,所有的臣子是跪倒了一地,呼声也是一片。自古有着三请之说,当下朱祁钰便出声拒绝着。随后就是群臣在请,在拒,第三请的时候,这才定下了大事。当即,众群与朱祁钰一起去见皇太后,做着最后一道审批的手续。
当天,朱祁钰成为了皇帝。因为战事迫近,事急从权。群臣跪地便是认了朱祁钰这个皇上,号代宗,年号景泰,又称景帝。立英宗之子朱见深后之宪宗为太子。这重要的圣旨,是由金英下传的。
此时,金英成为了英宗时期王振那般的权臣。金英也得到了孙太后和新皇帝的宠信。
不管是王振还是金英,这都是制度和环境下必然的产物。明朝是个皇权空前强大的朝代。这是明朝皇帝敢于把权力分给太监的基础。
别看明朝那些太监权力大的没了边,可真到了皇帝要办他们的时候,往往只要一纸诏书,这些太监就万劫不复了。刘瑾、魏忠贤下场皆是如此。所以皇帝压根就不担心太监产生异心的问题。
其次,皇帝也不得不重用太监。明朝的官集团很是强大,鼎盛时期敢于公然指责皇帝。皇帝虽然贵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是在面对群臣的时候,自己却成了孤家寡人。
为了打破官集团铁板一块的现象,皇帝就只能起用身边的太监来牵制官的权力。而太监虽然心里阴暗的居多,但他们都清楚,自己唯一的依靠就是皇帝,因此都是忠心耿耿。所以,对皇帝来说,太监要比官靠谱的多。
且说金英掌握了主动权,按说应该马上拿王振的势力开刀才是。可这并非是和平演变的结果,而是危难之中上位的。此时军报上瓦剌大军正在步步逼近,倘若此时宫中在乱的话,于大局是十分不利的。
也是为了给景帝朱祁钰一个好印像,金英没有对那些王振余党进行打击,反倒是开始团结大多数的人,准备一起共抗大敌。正是因为他的大度,一时间竟然有不少的太监主动投诚,改换门庭,便是一些个忠心王振之人,也变得老实了很多,躲于众人中间不在发生。
比如说原王振心腹御马监掌印太监陈官,就变成了一条不会咬人的老狗,变得十分乖顺,但凡是金英下达了什么命令,是完全有服从,看不出一丁点的异样来。
还有就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曹吉祥、高让、牟木以及御马监的掌印太监钱僧保等人,都是十分的低调。不搞事,不惹事,对于分配的任务尽心尽力的去完成。
但是所有人都看的出来,这些人还在等着看形势,看着瓦剌大军来了,要如何对之方才会做最后的决定。
对此,金英也是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朱祁钰愿意放权给自己,但不会没有一丁点的底线,如果他想要一统太监集团,这个连王振都不曾做到过的事情,怕是第一个倒霉的就可能会是自己了。
还是那句话,可以用你,但也要防你。这便是皇上对太监的基本态度。
金英成了掌权太监,又被代宗朱祁钰升为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一时间是大权在握。他的獠牙也由此展开。
太监集团不好轻动,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有什么风头吹草是很难瞒的过去,那他就开始向大臣们下手。安排刚被提升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吕贵,行走于各大臣的家中,寻找他们的破绽和问题进行要挟。
吕贵带着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佥事韩志一一拜访重臣。
工部尚书石璞原来是从王振那里谋得职位的,王振倒台后,他就通过吕贵向金英行贿保住了职位。金英的家人还向营缮所官员及内使叶景荣索要石、草等物料给金英建造私室,等等。
不少的重臣都因此受到了要挟,轻则拿出一笔银两了事。重则直接被下了诏狱的也是有的。
胡府,做为礼部尚书胡濙的府砥,同样也没少受吕贵和韩志的刁难。不仅出了一大笔银子,胡长宁也被以停职反醒为由,要求在家思过。
金英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引得一些喜欢钻营的官员们在也无法淡定,纷纷想办法与其套着关系。其中就有翰林院学正王苟,也就是杨朵的丈夫。
gu903();王苟把家中所有的金银都送给了锦衣卫新任佥事韩志,因此官位得到了擢升,由原本的正九品升到到了正七品的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