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梦归 04(1 / 1)

归藏连山 云偃 933 字 2个月前

聂氏一见此人,登时面如土色。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靖安侯上官仁。聂氏顿足急喊道:“侯爷好糊涂!怎可无诏引兵入宫?!”她虽是出身江湖的一介女流,但嫁入侯府这么多年,对朝堂之事也并非全然无知。历代君王对武将的势力一向忌惮,无论是远离王畿的地方守将还是居于王城的高级将领,只要手中握有兵权,都被看作是统治的威胁而大加提防。然而,王朝要想长治久安,又不得不依赖这些力量。所以,为了防止武将作乱,历朝历代都有“边郡守将无诏不得入王城,王城武官无诏不得入王宫”的律令,违反这条律令则视同谋反。瑶光处心积虑地谋划一切,先是软禁映月,又想扣留聂氏,无非是想要逼得上官仁兴兵来救,好借题发挥给上官家扣上谋反的帽子。上官仁将妻儿家室看得极重,得知妻女被困必致其方寸大乱。然而他一来不懂咒术,二来不谙机谋,能够用来救人的惟有手上的兵马而已。只要他带兵进了宫,谋反的罪名即刻坐实,到时瑶光便以清缴叛乱为名尽收军心,趁机夺其兵权。而一旦失了兵权,所谓的靖安候便如老虎被拔了牙,任其再有权势也不过是个空架子,从此对他瑶光也就构不成任何威胁了。瑶光的这些意图,聂氏早已与丈夫推演得清清楚楚,因此在进宫之前,她再三叮嘱丈夫,无论发生何事,都不能带一兵一卒进宫,她自有办法脱身。然而此时,上官仁不仅大举兴兵而来,竟还破宫门而入,聂氏看在眼里岂不愕然失措?

正彷徨未决间,只见上官仁匆忙地下了马,对聂氏喊道:“快带了月儿,跟我走!”

“月儿?!”聂氏又是一惊,“月儿不是早已出了宫吗?”

上官仁朝她后面一指,聂氏忙回头去瞧,只见先前一直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竹桃突然坐了起来,口中喊她:“娘!”。聂氏定睛再一看,这哪里是竹桃,分明便是女儿映月。她与女儿分别已久,日日悬心思念,今日虽与女儿两度相见,但一次是在寿宴之上,人多嚣杂,兼有瑶光从中作梗,终不得一叙;另一次是在乐华宫中偷梁换柱,那时情势更加紧迫匆忙。因此母女二人虽然相见,却始终没能好好说上几句话。这时眼看女儿就在身后,而丈夫也已赶来,眼下虽然剑拔弩张,但心中想到一家人总算聚在一起,不免悲欣交集,一时间竟泪如雨下。聂氏忙拉起映月,转头又去寻找锦娘,心想赶快先逃离这里才是。虽然她觉得丈夫贸然带兵闯宫实属莽撞,但不闯也闯了,就算声罪致讨也不在这一时。不管怎么样,今日先保住性命再说,只有保住了性命,日后才有洗刷罪名的可能。聂氏眼看千军万马列阵于此,心中也多了些许底气,毕竟再厉害的阵法也困不住这数以万计的金戈铁骑。她四下寻找,想要带上锦娘一起离开,可是却始终寻不见锦娘的影子。忽而又听上官仁喊道:“心柔,还在犹豫什么?!快带着女儿跟我走!”

其实,锦娘此刻就在聂氏身边。她见聂氏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眼神空洞洞的,口中却不断地喃喃自语,便立刻猜到她已被困在了幻象之中。突然间,星月隐耀,天上那八个倒垂而下的黑衣人倏忽而起,两两互换了方位。接着,他们黑洞洞的风帽当中,亮起了一双双泛着红光的眼睛,乍看上去,如同许多只倒挂在半空的黑蝙蝠,令人不寒而栗。锦娘仰头去看这些红眼睛,颇觉蹊跷。他们中有人睁着双目,而有人却睁着一只而闭上了另一只,更有两人双目都闭着,风帽中仍是漆黑一片,殊不知何故。再看得片刻,锦娘不由得遍身一颤,终于恍悟。原来,他们的眼睛不仅用来视物,更用来表示阵中的“阴”和“阳”:一只眼为“阴”,两只眼为“阳”。又度其各人所在方位和所示的阴阳变化,乃是与伏羲六十四卦的规律暗合。有了先前为幻象所困的经历,锦娘这时凝意专志,澄虑守一,又兼以“清心诀”护身,因此也便暂未受到阵中咒术的侵扰。她这时面北而站,环顾四周,试图寻找破阵之法。只见自己正西和正东方位上空,两名黑衣人的双眼未睁。若以他二人连成一线,刚好将睁眼的黑衣人分为南、北两域。她先是凝神去看北方的三个方位,依照三人双眼开阖所示,见是“阳、阳、阴”,沉吟道:“此为‘兑’”。又转身去看南方的三个方位,见是“阴、阳、阴”,又道:“此为‘坎’”。略一踌躇,暗道不妙:“兑”为阴、为泽;“坎”为阳、为水。阳处阴下,刚为柔掩,阵中格局已构成了“泽水困”势。

这伏羲六十四卦的机枢乃是咒术师修习咒术的根基所在,锦娘自是烂熟于心,所以看出个中奥妙也并非难事。可是一个阵法的威力往往不在于阵中的格局多么复杂,而是取决于布阵之人的咒术高低。瑶光的本事她是见识过的,而这八名咒术师如今看来也绝非善类,所以锦娘不敢稍稍掉以轻心。她想,泽水困,有言不信则生,反之则致命遂志。这确是“伏魂之阵”的唯一生机。可是时间一长,谁又能保证能够一直“有言不信”呢?所以破阵之法一定不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