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轨道,两架TIE/FO空间优势战斗机以巡航速度执行着巡逻任务。
它们飞快地掠过了一艘戈赞蒂级轻巡洋舰,这艘船明显经过了改装:它的武器几乎都被拆除,而货仓被整整加大了一圈。她正慢悠悠地航行在她的预定航线之上,在一段距离后,尾部舱门开启,一连串圆球状的物体从中滑出,停留在近地轨道之上。
这些拳头大小的金属圆球底部,伸出了一个个小巧的探头,这些低轨侦查卫星群就这样被散布在轨道上,与其他轨道的卫星群一起组成了廉价而又可靠的全球监视网络。
而此时如果我们透过卫星那颗高倍率摄像头向地面观察,就会发现:在一个标准周前作为北半球第一登陆场的N41区的前线基地,如今已大不相同。
曾经遍布砂石的龟裂黄土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体化铺设的合金地板;先前那座空投的预制基地周围已不再是一片空旷,而是按照功能属性的规划建起了一座座军用建筑:冲锋队兵营、空天雷达站、载具停泊场、陆地机库、以及一座简易太空港。
在大峡谷面向北方的开口处,一道高60米,延绵一公里的高墙将峡谷内外完全隔断,由大量耐钢、耐土及玻璃钢构成的墙体最厚处达18米,在不使用护盾的情况下可硬抗聚变火箭的持续轰炸;对外呈90°直角,墙体布满隐蔽式炮位、射击孔与了望口,墙面通电防止渗透攀爬;而墙体内部充足的空间被允许通行轻型载具,最多可容纳6个连队驻扎。
后方,一座SLD-18陆基护盾发生器为整座围墙提供了偏导护盾保护,这种新型的一体式护盾发生器在保证护盾强度的前提下将反应堆与护盾主体整合在了一起,降低了安保压力,而同样的护盾发生器一共修建了六台,4台启用2台备用,被部署在整个峡谷范围内。
这是第一秩序在长期研究旧帝国时期与义军/新共和国各种战例,包括之前的弑星者基地战役之后做出的改变,即学会“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此来削弱敌方渗透作战的威胁。
环绕峡谷三面的峭壁之上,各种防御工事、武器阵列也都在如火如荼地修建当中,包括着名的泰姆&巴克XX-10陆基重型涡轮激光炮、DF-9反步兵爆能炮塔等轻重武器。
若在山崖边远望,则隐约可见叠嶂间有数座有着浑圆球状外壳以及另一种有着一门口径惊人炮管的巨型大炮在完成最后的吊装,那是专门用来执行轨道防御任务的夸特V-150型“行星防御者”离子炮与夸特W-170型行星涡轮激光炮——后者是大名鼎鼎的W-165型的后继型号,采用了与委托者IV型无畏舰攻城加农炮相同的技术,并针对其陆基行星防御的职能重新设计了发射平台、加强了反应堆核心出力、改进了散热系统。
无怪乎在此地的任何一名工程兵都自信哪怕轨道防御被突破,此地也能固若金汤。
而在此地向西北450公里之外的N37区域,一片广阔平原之上,热火朝天的建设同样在进行之中,成群结队地HV-7Z装卸机器人将大批物资从运输船上卸下,而那些更大更重的设备搬运则由IW-37S型钢钳装卸机器人及工程兵操作的大型外骨骼与装卸货车来共同完成。
在这里,第17工程旅奉命规整出数千平方公里的营地,以容纳从至高无上号右翼拆卸出来的生产设备,整片区域将被规划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基地。
最先被重新组装起来的是粮食生产工厂与水处理加工厂。两座粮食处理厂全力运转下日产量可满足45万人的口粮需求,尽管这些合成加工食品在种类和口味上略有不足,但每份口粮所包含的营养物质足以满足一个成年人类高强度劳动下一天的能量消耗。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秩序有底气将至高无上号称之为“移动首都”的原因之一,只因其可以做到完全的自给自足。
粮食厂附属的立体式水培农场与自动化畜牧养殖场也正全面铺开。
得益于专门设计为舰载人员服务的原因,水培农场的自动化集约程度非常之高,只需少量人员或机器人就可满足日常生产与维护。在第一批铺设完毕的农场中,小麦、藻类、各种果类的种子已经播种完毕,这些农作物的基因早已接受过生物学家最大程度的改良,让它们在产量、生长速度、耐受性等方面得以满足需求。
而自动化的畜牧养殖场,也同样堪称高效,相比在行星上的版本,至高无上号的自动化养殖场同样经过专门设计,以确保在保障养殖生物健康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每一寸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