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衰皆苦,叹世事沧桑。"
袁世振凝视着田野间百姓足下简陋的草鞋,心中不禁泛起涟漪,轻声叹息,思绪万千。
诚然,那草鞋,四月春寒料峭中,仅添薄袜,是何等刺骨之痛?
非劳作之鞋,麻布之履乃节庆之时,方显体面之资。
随行数十军卒衙役,文吏三两,一行人远离京城繁华,踏入大兴县乡野深处。铜锣"咚咚"震响,唤聚一村百姓。
"城中使节再现,所为何来?莫非税赋又增?"
边缘处,老农低语,目光聚焦于那绿袍黑帽、略显突兀的官员身影。
绿袍黑帽,初观奇异,细察更觉不合时宜,却也透露出时代的无奈妥协——绿色易染,红紫难求,非血可成,味之异也。
待村民聚集,新任乡官登场,铜锣再响,宣告新政:"父老乡亲细听端详,圣上旨意,田赋丁税,自此由乡官乡警直征,大户代征成过往。
徭役分摊入田亩,公平合理新气象!"
乡长以俚语释政,字字珠玑,道出官方接管赋税之变革。
袁世振颔首赞许,观此新选乡官,虽非进士之才,却也饱读诗书。
然士人亦有层次,进士之志高远,而此乡长,秀才止步,生计所迫,曾为账房。
皇帝设乡官,意在提效行政;袁世振力挺,实为百姓减负。
其最显着之处,莫过于上任即携官斛官秤,意在终结"大斗进粮,小斗出米"之恶行,六字道尽地主剥削之残酷。
依古制,十斗合为一石,然此辈租斛,竟逾常规,十二斗乃至十五斗不等,问之则答曰:“唯汝家量器失准,非吾辈之过。”
转至小斗之时,百姓困厄求援,至“大善人”处借贷,则换以缩水之斛,九斗已属仁慈,更有甚者,仅七八斗而已,其行径令人咋舌。
又闻大皇帝新政,旨在清丈田亩,号召乡民备妥田契,以旧换新,每亩仅征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