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当时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太宗一朝,君臣共同努力,结果出现贞观盛世,正如太宗所言,于兹十有馀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要做到这一点,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用人政策是不可缺少,而太宗为了表彰这些功臣,就命阎立本绘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
图画功臣於凌烟阁并非始于唐代。庾信《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的句子,可知北周政权也这么干过。崇重功臣、能臣的精神,延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而唐朝的凌烟阁建在长安城内(太极宫)三清殿的旁边。阁中又隔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为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均面北而立,以示为君臣之礼。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曾在朝上指陈大臣的长短: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於献替。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实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恃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於物。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於朋友。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关於武将,他说:於今名将惟李世绩、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世绩、道宗不能大胜,亦不能大败,万彻非大胜则大败。这年李靖己七十四岁,在家养老,故评价中也就不包括他了。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和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有诗为证: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