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用几十年时间构建起来的沼泽带,在春风的吹拂下绽放出无限的生机,上面的草皮开始绽放出嫩绿色,而这里也形成一条宽几十里长几百里的生态带,无数的小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是一道西起今天的河北满城县北山,经清苑、高阳、雄县、霸州等地,东至泥姑海口,连接沿线的大清河等几条支流与30余处洼淀,绵延450多公里的水上防线。
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开挖渠道,使塘泊之间连成彼此沟通的水系网络,犹如一道“水长城”。
这道所谓的水长城究竟效益如何?
其实总体来说还算是不错的。
宋朝时候,“水长城”沿途汇集了河流19条,淀泊30个。其全线分为了8个区段,设置堡垒26座,军铺125个,士兵3000余人,还有战舰100余艘往来巡警。这对于不善水战的辽兵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震慑。
根据《宋史》记载,从“水长城”凿通后的公元988年到公元995年之间,一共发生了五次契丹入侵,宋军五战三胜。
而到了宋真宗年间,辽兵入寇更甚,从公元999年到公元1004年,辽军一共入侵六次,结果宋军六战四胜。
甚至到了蒙古军从河北南下时,也遇到了“惟燕南雄、霸数州乃三关旧地,塘泺深阻兵不能入”的行军困难。
可见,即便是到了金元之际,“水长城”限制骑兵长驱直入的作用仍然存在。
有这样的地利,对于军力更胜的大夏来说,当然是更加容易防守了。
对于耶律宗俭来说,却是一道难解的难题。
因为宋军不仅在这里挖渠,甚至在这里屯田。
在屯田地区,宋军将每个水田都建成方形,所有田中灌上水,四周还挖上一丈左右宽、几尺深的沟渠,成鳞次交错配置,其“深不可以行舟,浅不可徒徙”,只有在窄窄的田埂上,具备少量步兵行走的空间。
对于拥有大量骑兵的辽军来说,想要铁骑轰然南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也是耶律宗俭相当为难的地方。
按照耶律洪基的想法,是最好能够铁蹄轰然南下,然后将西夏赶回老家去,可这根本就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达成的。
不过好在也没有时间限制,耶律宗俭只能选择稳步推进。
所谓稳步推进,便是在沟渠水田之上,生生堆出一条路来。
遇水搭桥,遇水田则推土,这条大道最终是骑兵南下的道路,也是他们的粮道。
这个事情是个大工程,不过非得如此不可,除非进攻西夏本土,也就是西夏原本的土地,但那也不容易,那边是荒漠地带,想要越过荒漠这样的天然阻隔带,还不如填个几十里的路出来呢。
耶律宗俭兵分两路。
一路从打通出发,一路从卢龙出发,分别进攻太原以及真定,一路越过边境线,然后全军发动挖土开路。
gu903();对于辽军这种打法,王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