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般中医大家,在这方面的着墨都不会太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让一个由于肝肾阴虚的人,和肝肾阳虚的人,吃同样的食物,用同样的养生方法。
一个可能会很健康,另一个有可能就会英年早逝。
有时候看各种媒体上报道的,某养生专家,四、五十岁猝死,大家都会当作笑话,或者不太相信。
其实这可能是真的,因为他采取的方法并不适合他,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所以这种养生就会加速他的机能衰减。
在京城待了几天,让丁家宝真正地见识了,代表中国中医最高水平的几个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
他也受益匪浅,确实和人家还有差距。有可能在治病方面,他的水平算很高的。
但是这只是医术,对于医道的领悟,他还是比较稚嫩,还需要继续历练和积淀。
回来后他将自己以前写的书,准备找时间再次大范围的修改一下,因为传承和发展中医,不只是传授医术,重要的是医道。
医道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领悟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角度,从整体看待生命。
医术仅仅就是讲究快速消除局部症状,解除痛苦。如果不能理解道,学到的医术也是死的,自然环境或者其他条件变化了,他的医术就不管用了。
举例来说,现在大家常说的,现在的药物都是人工培植的,所以疗效不行,治不好病。
可是人们生活的气候环境、生活环境,以及食物谱本身就和以前完全不同,药材变化也属于正常。
之所以疗效不佳,还是因为不管是药材还是用量,没有完全根据实际的药性来遣方用药。
即使是野生药材,其实与两千年张仲景时代也不一样,所以如果丝毫不变的,完全照搬伤寒论的方子,能起效的很少。
这也是很多医学院逐渐抛弃经典的一个理由,认为过时了。其实不是前辈的知识过时了,而是他们只学“术”而没有学“道”。
回到陇南,丁家宝给李叔同书记打了个电话,简单汇报了一下,京城之行的过程和结果,李叔同也说了很多勉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