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的堂屋里,宋辰安静等着。
他面容沉静,可心里却不似面上那般平静。
为了避免和那些世家之人碰上,他足等了五日才寻到机会求访纪文君。他不确定自己的计划能否成功,但他必须试一试。
忽而,有脚步声传来。
宋辰安循声望去,一位文雅女子正朝他走来。
那女子瞧着三十出头的模样,面容普通,但气质温文,行走间尽显名士的潇洒恣意。
他见礼道:“宋辰安见过纪文君。”
“小郎不必客气。”纪凌摆摆手,脸上满是亲和的笑意,“听侍从说,小郎想让我品词?”
“正是。”宋辰安将准备好的半阕词递给对方,“这是依纪文君所作上阕,对的下阕,还请纪文君品鉴。”
纪凌饶有兴味地接过,只一眼,她的目光便凝住了。
手中的半阕词,乍一看和薛锦所作极为相似,可细看下来,却又完全不同。其格局之大,思想之深,绝不是薛锦那份可比的。
她创作这首《千秋岁引》,本就是想诉尽世事兴衰,潮起潮落,这份下阕绝妙地呼应了她的上阕,并对此做了更深的探讨,实在是太合她的心意了。
纪凌越品,眼神越亮。她想,不会有比这份更合适的下阕了。
她抬眸看向宋辰安,眼神激动,“这词,可是小郎你作的?”
“这词不是我作的。”宋辰安摇头。
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自己或者长姐冒充这半阕词的作者,有没有那份才情是做不了假的,若是被拆穿,只会适得其反。
“那是何人所作?”纪凌又问。
“这词,是我梦中所得。”宋辰安说得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