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乱世人、太平犬
赵无忌领着赵宁在街上买了几样礼物,便带着礼物出城前往直奔叶家庄。叶家庄在南京城外西北方向,人口大概五六百人,叶婉儿就是叶家庄的庄主叶修文的独生女。
刚刚出了城,赵无忌便发现城外好像出现了很多小土包,离的近了才发现是一个个简陋的窝棚,赵宁叹道:“陕西,山西的流民,都跑到南京来了。”
原来崇祯年代,恰逢小冰河期,陕西,山西,河南一带连年旱灾,很多地方颗粒无收,民不聊生,饿死了很多人,很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了流民,甚至还有加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杀官造反的。
赵无忌盯着那一片黑压压的窝棚,对赵宁说道:“你在这里,我过去看看罢,一会就回来。”说着便独自一人走了过去。
赵无忌走到流民聚集的窝棚面前,只见这些所谓的窝棚,大部分都是用一些树木的枯枝,胡乱搭成一个人字形,上面覆盖一些茅草,树枝树叶之类的东西,遮挡风雨,里面就是铺了一层厚厚的干草,窝棚有大有小,小的只能躺进去一个人,大一点的能躺进去三四个人。
赵无忌一看就知道这些简陋的窝棚,平时晴朗的天气也就罢了,若是赶上刮风下雨,这些四面透风的窝棚,决计挡不住风雨,自己在后世见到的狗窝都比这些窝棚精致舒服多了,难怪中国有句老话叫乱世人不如太平犬,果然老话都是有道理的。
再看看这些流民,一个个衣衫褴褛,有的在窝棚里躺着,有的靠着窝棚坐着,有岁数大的,年纪小的,还有妇女,就是没有年轻男子。
赵无忌看到一处窝棚门口,坐着一个老头还算精神,便走上前去,拱了拱手:“老人家,你从哪来?”
老人见赵无忌说话和气,边和他攀谈起来,原来这老人来自山西,因为天灾背井离乡,一路流浪到了这里,据他说,流民中有些力气的年轻男子,要么出去打零工赚钱,要么就是被人买走作为奴婢了,如今白天,窝棚中只有老人小孩还有妇女,出去做工的青年,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而这些老幼妇孺,有的只能乞讨,有的甚至要卖儿卖女过活。
幸好还有官府和一些大户,有时会在附近搭起粥棚施粥,这才让这些老幼妇孺有点吃的,不至于被饿死,老人一边说,一边摇头,据他说,原来自己在山西也算富农,可是连年天灾,粮食歉收,官府又征税非常重,干了一年不但不够养活自己,还欠官府一大笔税款,于是不得不抛弃家产,四处流浪。
老人又指着其他的窝棚说道:“这里的人,都是从各地逃难过来的,尤其是陕西的最多,李自成和张献忠带着流贼把陕西打的一片溃烂,老百姓要不饿死,要不被杀死,我儿子身体强壮,白天还能去做工赚钱养我,这里好多人,儿女都养不活,只要谁能给自己的孩子一口吃的,把孩子白送给他都行,可就这样还没有人要。”
赵无忌看着这一片片的窝棚,估计能有两三千人在此生存,看着这些简陋的窝棚,和里面瘦骨嶙嶙,目光麻木的流民们,赵无忌心里真的是很可怜他们,可是自己刚刚穿越过来,无权无势,暂时还没法为他们做什么。
叶家庄内,叶府客厅之中,叶家庄庄主叶修文正在和一个中年文士以及年轻书生交谈,只见这中年文士说道:“修文贤弟,这位乃是我家兄弟,周钟,前年考上秀才,去年加入了复社,我兄弟的学问,便是复社首领张溥也曾夸赞过的。”
这人名唤周镳,曾经任南京礼部主事,后来因触怒了皇上,被免职,但是他的声望还是很高的,年轻书生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周钟,他们这次来,是想替周钟提亲的。
周钟几个月前,偶然见过婉儿一面,惊为天人,他家境优越,他的伯父曾是大明尚书,叔父曾是大明御史,他自己也是才华横溢,去年刚刚应邀加入了张溥的复社。
周钟见了婉儿之后,回去后便多方打听,才知道婉儿早有婚约,心里甚觉遗憾,前些日子听说叶婉儿的未婚夫生病变成了傻子,便感觉机会来了,于是央求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周镳前来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