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琅在俘虏营中看见南安王的时候,他就料定了这些蛮夷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也不知从哪里学了兵法,将‘兵贵神速’这四个字展现的淋漓尽致。
南安王看着林琅居高临下的看着自己,心中冒出了羞愧气愤等等其他情绪,林琅蹲下身来,一脸复杂的问道:“王爷,您这是?”
其他将领也想问清楚,他这一军主帅,怎么没打仗就被人给俘虏了呢?简直荒唐!不过林琅也就这么一问,实在不指望这位王爷能回答他,这么丢人的事,换了他来,也只会一言不发。而且这也不难猜,只怕是魏兄没有看好李裨将,叫他有机可乘,这才导致了南安王这个主帅被俘,且不动一兵一卒。
只是这样,李裨将怕是不能再留在军中了,这样一枚得力的棋子只用了这一次,未免太可惜了。哦,不对,军中应当还有他们的同伙,只是官职不如李裨将,看来彻查军中的事情是刻不容缓了。
主帅在自己帐中待着,第二日便不见了,此事若是让人知晓,只会动摇军心,还不等军中老人将此事谋划好,蛮夷便送来了使者,将此事捅了一个干净。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规矩,主帅不见了,军中的二把手也就暂时接管军务,面对蛮夷求和之事,他也做不得主,便只能先将人摁下,然后让人八百里加急,将此事告知圣上。
事情传回朝中,满朝震荡,这一军主帅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被人给俘虏了不说,就单单是主帅不听劝诫,一意孤行,酿成大祸,便足以将他革职查办了!只是对方现在势头正好,偏要与我朝议和,实在是狼子野心。
徒毅听到他们想要议和的消息,便松了一口气,对方敢在这个时候议和,一定是做了完全的准备,知道我朝一定会同意这次协商。至于他们的把握,一定是俘虏了什么重要的人,重要到能让皇上同意议和的人也只有林琅了,毕竟这几十年,边疆蛮夷被魏老将军压制的死死的,军事力量得不到发展,现下我军虽是不敌,可等我们缓过劲来,蛮夷只能再灰溜溜的回到草原深处过苦日子。
只有他们有这个把握,才会提出议和,这回徒毅当机立断,让自己的心腹附议自己,同意此次议和,并在摆平朝中异议后,当着满朝堂的面,立即请命前去议和。听到徒毅的请命,皇上的脸立刻拉了下来,他原以为徒毅最多也就极力促成这次议和成功,现在看来他是要定了林琅!
皇上的身子自己一清二楚,他不相信徒毅会不知道在这个时候离开京城远赴边疆意味着什么!就算剩下的兄弟一个个的都被他给圈禁起来了,对徒毅再无半点威胁,但是只要他一离开京城,那些人的心思全都活泛起来,届时,这皇位是否能等着他慎亲王都未可知!
原先火热的气氛一瞬间下降至冰点,众人都鸦雀无声,不论是哪方的阵营都安静下来了,慎亲王此举分明是要将皇位抛诸脑后,与他交好的大臣不知此事,都不敢随便附议;与他对立的大臣则是隔岸观火,就等着皇上对他彻底失望,然后让自家主子再次走到台前。
皇上深吸一口气,费劲的摆了摆手,戴公公便会意,高呼退朝。一时间,大臣们鱼贯而出,不敢出声,戴公公见人都退了,便带着其余几个小太监缓缓退出。偌大的朝堂只剩下他们父子在内,谁也不知道这两人在里头说了些什么,只知慎亲王出来后,手中带着圣旨,直接策马向边疆跑去。
而原在外地负责赈灾的十四皇子急召回京,索性这次十四皇子未被底下官员蒙骗,反而将计就计抓起了一群贪官污吏,借着圣上急召为由,将人一并带走了,不让他们上头的人借机捞人。
五皇子离京后,圣上的精神明显好了许多,还不等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开始为自己主子谋划,十四皇子即将带回贪官污吏的消息便让他们惊慌失措了。原以为十四皇子此行,各地官员瞧着五皇子的面上,会让他将这次的差事办的漂亮些。没想到这些蠢驴竟然让人办的这般漂亮?!
该贪的都贪了,钱也都进了他们的口袋,但是竟然还被人给抓了一个正着,这下牵扯的不止是那些胆大包天的地方官员,还有他们这些养尊处优的京城官员!一时间,京城里的大官人人自危,那些纨绔子弟也因被父兄们警告过,也都安分的在家祸害丫鬟们,不曾跑出来醉酒寻欢,京城里头的治安一下子好了许多。
正是因为那些官员都忙着自保,才无暇顾及他们被圈禁的主子们,要不是指着那些龙子皇孙登基之后,自己能有一个从龙之功,届时能叫自己的家族更上一层楼,他们哪会费尽心思?眼下自己的主子被圈禁,可五皇子又是个能容人的,只要不是自己找死,断不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最多不过是等他日登基之后,他们这些看走眼的人没了晋升的可能,最后无奈退去罢了。
皇上明摆着不是对五皇子失望,不然此事一出,两人于密室中商讨过后,五皇子离京处理和谈之事,圣上随即将五皇子一母同胞的兄弟召回到自己的身边放着,为的不就是替五皇子守着这个皇位吗?面对这种情形,弃卒保帅才是上上选择,至于原先的站队,也只能说句抱歉了,保家才最重要。
徒毅知道自己离京会让人伺机而动,但他那几个兄弟的死忠都已经下了狱,判了罪,剩下的一些大臣不过是因利而聚,最后一定会因利而散。徒漓在外头赈灾定然会抓出几只硕鼠,此时召他回京,那些大臣为了自保,哪里会去管被圈禁在亲王府里头的皇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