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李定国谋划求月(2 / 2)

李定国当然是有心理准备的。

西域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都说望山跑死马,这放在西域是在合适不过的。

刘兴明本人作出如此大的牺牲,不惜孤身潜入敌人内,李定国自然也不能待在敦煌享清福。

事实上他已经派人四处查探,把西域的背景摸了个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域诸国的实力基本上和向导描述的差不多。

只是有一点向导没有讲清楚,那就是准噶尔和叶尔羌之间积怨很久。

双方争夺草场资源争夺的十分激烈,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双方互有胜负,谁也不能稳稳压过谁一头。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肯定是有火药味的,只要那么一点就能燃起熊熊大火。

在刘兴明出发前,李定国曾经特意嘱咐过绝对不能轻易的表露出想法,而要根据准噶尔方面见招拆招。

只有这样才不容易引起准噶尔方面的怀疑。

毕竟明军大军集结在了敦煌,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恰好是准噶尔的盲区。

只要准噶尔不怕大量的哨探来敦煌,是不可能发现这一布置的。

李定国原本的打算就是等到准噶尔和叶尔羌双方打起来之后,再率领明军主力从敦煌杀入,接管西域之后再实行军屯制度,通过百十来年慢慢的把西域的认同感恢复。

如此一来,丝绸之路畅通,西域回归大明治下,李定国也能够和皇帝陛下交代了。

现在的问题是李定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西域太大了。

从准噶尔王都往返敦煌时间实在太久了,这就决定了刘兴明跟他之间的沟通不可能有时效性,李定国得根据信来的时间进行反推,才能判断现在刘兴明大概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刘兴明也是同理,他接到李定国的回信时,这封信肯定已经送出去一个月以上了。

这就十分考验彼此双方之间的默契,不管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出现不可估量的后果。

李定国当然给了刘兴明临时决断之权,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

他必须算准叶尔羌和准噶尔开战的时间,然后提前派兵进入西域。

这样才能在双方激战之时占据足够多的城池,获得场面上的优势。

都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也很考验渔翁入场的时机啊,早了晚了都不行。

李定国虽说是身经百战的名将,但毕竟没有在西域打过,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他只能暗暗在心中告诉自己,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刘兴明说服准噶尔出兵了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大约半个月后李定国出兵时机是最合适的。

在这件事上李定国不打算跟夔东将领有太多的商议。

一方面他是怕刘体纯因为担心儿子安危而做出一些盲目的事情,另一方面李定国也不希望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有旁人影响到他的判断。

该大伙儿建言献策的时候就畅所欲言,该一人决断的时候李定国也会很果决。

这就是他李定国,这就是大明战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