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月表第二批乘员(2 / 2)

此时C国五口井任务如下。

335米一号井,发射载人舱、逃生舱。

335米三号井,专用于发射补给。

4米一号井原335米二号井,发射尺寸合适的设备,以及原材料、板材。

4米二号井新建,发射智人机器人载具,以及板材货运舱段。

五米超级井,发射应龙、龙门等飞船,高复杂度成套设备。

R国两口井则都用于发射原材料,除两艘已经进入组装阶段的北方之星飞船将用41米井发射,后续R国及西中洲的载人舱,都将使用4米井发射,相关的载具研发任务正在合作进行中。

五月二十日,龙门飞船终于迎来首次载人上天任务。

这天分三个发射窗口,一天向太空投放了三十六人,又创造了一项历史,不过类似情况会变成常态,不用大惊小怪。

几十号人在未来空间站里进行短暂的欢迎庆祝,原空间站成员开始交接任务,不用交接的十来个人直接搭乘龙门飞船中的一艘回到地表。

三十多人并非全部到未来空间站接班,其中有六人休息一晚后,乘坐完成交班后二次检查的应龙二号,前往月球。

比原计划第二批人员入驻月宫早了很多,最大的功臣就是旱魃乙型核动力推进组如期服役。

旱魃乙型在首次测试后的两个月,进行了两轮投送,三次累计运送物资、材料以及冗余燃料共七百吨,大大加快了月表基地的建设进度。

本次搭乘应龙二号前往月宫的六人,C国四名,R国、西中洲各一。

其实现在月宫连一个来自西中洲的螺丝都没有,根本用不着西中洲的人员,但架不住十几个使馆官员没日没夜的拜访,搞得相关人员头大无比,最后上面松口放了个名额。

西中洲那帮子也算厉害,拿出一个贵族财阀富四代,还是个智商达到150,持有心理学、社会学双硕士学位加自动化博士学位的美女,年龄还差几个月才三十岁,都不知道怎么叠出来的。

不知道是不是要搞种族优势论那一套,C国也不在乎,她要搞以后全放普通人出身的上去,让她绝后。

R国这次正经了点,提供了一位四十岁的资深宇航员,工程师型的。

年龄稍微大了点,但架不住资深宇航员培养成本高。

虽然说现在使用的标准稍微放松的宇航员培训,培养出的人经过多次实际任务,未必就比不上传统宇航员,可传统宇航员的危机处理能力,那是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磨练出来的,能够在太空事故中保持心跳平稳。

举个著名例子。

当年A国的登月计划,某载人飞船在发射两天后服务舱氧气爆炸,三个宇航员只能在登月舱里挤罐头。

经过天地一系列协调,手动推进等操作,好不容易让登陆舱调整为返回轨道。

事故后飞船里能用的物资只有一天的水和氧气,但重回大气层还要四天。

就是这么点资源,在完全没有条件上厕所的环境下,三名宇航员硬顶了四天回到地面,其中一人因此患上尿路感染。

如果不是严格到残酷的筛选与训练,在这样的事故里他们中只要有一个心率保持不住,就会导致氧气加速消耗,最后全部都要死。

所以说资深宇航员绝对是太空中的瑰宝,R国既然敢拿出来,必然不能放过。

C国这边,也有一男一女两名传统宇航员,加上之前的飞行员,应龙二号登陆后传统宇航员已经达到四人。

传统宇航员还有另一个优点,他们比一般人更习惯天地协同,地面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团队围绕地面备件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负责操作。其中工程师型的宇航员,在该过程中一般不需要视频辅助。

此时月宫的十人团队,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团体,可以带着机器人们进行各个方面的建设和筹备工作。

gu903();